深圳纵横集团有限公司
shenzhen zongheng group co,ltd
时间:2017-08-21 信息来源:纵横集团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“进入2017年,新三板基金迎来了一个到期的小高峰。联讯证券统计显示,截至2017年上半年,共有125只新三板基金到期,而2016年全年才41只。据统计,2017年下半年还将至少有83只新三板基金到期。”
今年以来,新三板基金管理者普遍有点坐立不安,是延期还是找人接盘,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。
之所以陷入两难境地,是因为进入2017年,新三板基金迎来了一个到期的小高峰。联讯证券统计显示,截至2017年上半年,共有125只新三板基金到期,而2016年全年才41只。根据统计,2017年下半年还将至少有83只新三板基金到期。此外还有更多未公布到期时间的新三板基金,亦存在今年到期的可能。
基金到期,但业绩却远不如预期。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,截至5月底,纳入排名的182只投资于新三板的私募基金,近5月平均收益率为-1.36%,与前4月相比跌幅进一步扩大,其中仅64只产品实现正收益,占比35.16%。这意味着将近2/3投资于新三板的私募基金前5月的投资收益为负。
此外,新三板基金中不乏pe/vc的影子。据统计,2016年度,新三板挂牌企业pe/vc的渗透率为21.5%,其中,投资周期为“2 1”(两年投资期一年退出期)的产品不在少数。业绩不好加上大限将至,如何顺利变现退出,成为这些基金的头等大事。
政策红利预期催生数千只新三板基金
“我们目前已经在募集新三板二期基金,虽然新三板一期基金选择的时间点比较热,但和同期的其他基金相比,收益还不错,所以想继续投资新三板。”负责新三板基金运营的同创伟业合伙人张文军告诉证券时报·创业资本汇(id:chuangyzbh)记者,此次募集的二期基金投资周期将会设置为“3 2 1 1”,即三年的投资期,两年的退出期,另外,有ipo和被并购的项目有锁定期的要求,所以会酌情延期2年。“一期基金的lp主要以高净值客户为主,二期会在原有基础上扩大机构投资者比例。”
毅达资本同样在计划近期开始募集新三板基金,与其他机构不同的是,毅达资本没在市场最热的时候入场,“我们认为新三板的流动性不可能与主板一样,只靠新三板的流动性来获得基金退出是不可行的,而且当时的估值被捧得很高。”毅达资本创始合伙人樊利平对记者表示,目前新三板的市场估值体系较为合理,投资人对新三板企业转板和ipo预期强烈,所以计划募集3亿~5亿规模的专项基金,在一年内投完,主要集中于智能制造、大农业、新材料、医药健康等与实体经济相关的板块。
所谓市场最热的时候,即在2015年年初,机构们的激情源于2014年12月的一份文件——《关于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参与全国股转系统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》,这份文件拨动了许多机构人士敏感的神经,在“政策红利企业成长预期市场扩容”的环境之下,一大批机构蜂拥而至,一头扎进了新三板这个充满美好预期的新兴市场中。数据显示,2015年共有3533只新三板基金产品成立,2016年共有3722只新三板基金产品成立。
股权众筹平台众投邦也于2015年4月成立了一只新三板基金,期限为“3 2”,目前已全部投完。而同创伟业的第一只新三板基金也在这个时候设立,这也是众多创投机构纷纷抢食新三板市场的时候。
“实际上,当时的产品期限普遍都很短,有12个月投资期加6个月退出期的,还有12个月投资期加12个月退出期的,而且占比还不低。”深圳一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告诉记者,当时很多机构设立新三板基金的投机性很强,有很多是在企业股改后挂牌前进入的,由于本来就没打算长期投资,所以也没对市场和企业做深入研究。
在这些基金中,有不少是pe/vc机构发起的,清科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,2016年度,新三板挂牌企业vc/pe渗透率21.5%,但在2017年上半年,vc/pe支持的新增挂牌总企业数量下降至13.7%,共有179家。这些机构投资涉及的一级行业有21个,行业分布广泛,其中支持最多的是it、机械制造、生物技术/医疗健康、互联网、电子及光电设备五大行业。
新三板做市指数回到2015年初水平
一众投资机构向着新三板大举进军,然而却未能凯旋而归。“2015年下半年,由于新三板的政策红利迟迟未能落地,入场的投资者越来越少,三板指数就开始一路下跌,套了一堆机构。”上述券商人士告诉记者。
经过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整整两年的调整,截至8月17日收盘,新三板做市指数仅为1022.03点,三板成指为1233.59点,基本回归到2015年年初的水平。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今年3月29日至8月10日,做市的1512家企业中,下跌的超过1000家,跌幅超过10%的股票有688只,接近做市股票数量的一半。
数据显示,8月17日,新三板全部挂牌企业成交金额为4.83亿元,日均换手率为0.45%。市场“寡淡”与此前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,2015年1月至4月,三板做市指数曾暴涨1.6倍,整个市场2100家挂牌企业日成交额超过30亿元。
“2016年下半年,许多机构开始采取集邮策略,想通过ipo方式退出。”上述券商人士表示,“集邮策略”成了2016年机构的普遍策略。据统计,目前新三板进入ipo辅导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509家,仅7月份就有30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,20家企业上市申请获得受理。在ipo排队的640多家公司中,就有150余家新三板公司,占比接近1/4.
然而,今年7月31日,证监会公布,新三板企业泰达新材未通过发审会的审核,这家企业多达171名,被喻为首只真正意义上的“集邮股”。市场人士指出,在“集邮策略”下,拟ipo股票可能会非理性暴涨,一旦ipo失利又会面临复牌暴跌的命运。此外,新三板企业天星资本被a股公司(14.860,0.14,0.95%)的全资子公司以不超过20亿元收购40%股权的事件,也引发了业内对新三板企业退出难的担忧。
延期还是转卖?机构寄望新三板改革
新三板市场未如预期那样快速发展,流动性缺乏、估值上不去、企业“出走”ipo等种种“遭遇”,让基金管理人对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规划纷纷折戟,如何退出,谁来接盘?
一家新三板基金产品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对于还没盈利的基金有三种退出的方式,第一种是基金管理人与出资人协商进行延期;第二种是将基金卖给其他私募基金,只要新三板基金所投标的企业有成长性,仍有可能溢价出售,但也有可能打折出售;第三,资金实力强的基金管理人把出资人的股份接过来。
但是,上述券商人士表示,“gp回购股份基本不可行,因为基金的杠杆非常高,如果回购股份是要破产的。”在他看来,新三板基金能否成功退出,关键在于投资的标的是否有足够的成交量,“一只股票每天的日成交要在500万以上,才有希望在二级市场上退出。如果成交量太小,冲击成本很大,投资风险就很大。”
而上个月,新三板市场迎来了一个“小阳春”。据统计,2017年前7个月,新三板完成定增的挂牌公司共有1701家,募集总金额已经超过710亿元。而7月单月新三板融资额就高达107亿元,创今年单月融资规模新高,这让一些机构人士看到了希望。“现在市场的融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,参与主体不相同,2015年高峰期主要是新三板基金为主,而今年以来,市场参与主体明显是股权类基金较多。”樊利平因此感觉到,股权投资机构趁着如今新三板跌入“谷底”来加大布局,长期来看肯定会获益,且这个时间窗口期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。
对于众投邦来说,新三板目前的低迷并未给他们带来恐惧和担忧。众投邦认为,今年a股上市公司出现一波并购新三板企业的热潮,在案例数量和交易金额方面同比均有大幅增长。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能产生互补协同效应,有利于新三板企业“曲线”进入a股市场。
据记者了解,进入2017年,依然有许多创投机构用他们的pe基金来投资新三板企业,在目前新三板市场环境中,如何选择好的投资标的?张文军提出了四个标准:第一,聚焦行业,长期跟踪研究的战略新兴行业里一些细分领域龙头企业,比如可以投资在智能制造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节能环保、医疗器械、创新药、互联网、新能源汽车等相关的产业链上的合适项目;第二,从投资阶段来讲,偏向投资成长期的企业,尤其是符合ipo条件的公司会重点关注;第三,企业的商业模式特别有竞争壁垒和护城河,技术有独特性,产品在国内或国际上领先;第四,企业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较高。
多家机构都寄望于新三板市场制度的完善,樊利平认为,未来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政策,新三板的改革既需要顶层设计,也需要底层的小步伐改革不断尝试,才能给市场带来希望。而张文军则希望新三板能进一步分层,把现有创新层的标准再提高,推出向创业板、中小板标准看齐的精选层,适当降低投资者门槛,整个市场则可形成投资闭环。“从基础层1万多家企业里,挑选合适企业进入创新层,再经过严格审核进入精选层,这样一来,企业就能不通过转板再ipo,而是直接从新三板退出。独立的闭环市场,能逐渐提升企业自身价值、完成融资需求,最后实现顺利退出。”